以利与哈拿似乎很难用来对比,一个是在当时所不被人知的妇人,一个是在当时人所尽知的耶和华的祭司。撒母耳记上第二章很有趣地分享了两个人的言语。
首先提到的是哈拿的祷告。她将孩子献给神以后在殿里敬拜神,向神祷告。她开始就说,我的心因耶和华欢乐,我因耶和华而有力量,我向我的仇敌夸胜,我因耶和华的救恩欢欣。(撒母耳记上2:1)她心里欢乐是因为神,她有力量是因为神,她能够向仇敌夸胜也并没有把荣耀归给自己。只有耶和华为圣,除祂以外没有可比的,也没有磐石像神。(撒母耳记上2:2)哈拿实在是个离神很近的人,她思想的都是神,她也深知神是值得倚靠的磐石,也唯有祂是至圣者。人不要夸口说骄傲的话,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语,因耶和华是大有知识的神,人的行为被祂衡量。(撒母耳记上2:3)我们在世上所行的一切,有什么值得我们夸口的呢?只有神才是那位大有智慧者,我们自以为可以夸口自以为值得骄傲的以及叫我们狂妄的,在祂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若真认识神,知道祂大有知识,人如何能够在祂面前不谦卑呢?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去看到神的全知,不愿意去承认自己的无知。虽然撒母耳并不是与他母亲同住直至长大的,但我想他多多少少总是受到一些他母亲的影响的。
随后讲到人不能倚靠自己得到什么。即便是勇士,他们的弓也会被折断;素来饱足的,也有饥饿的那日甚至或许要向佣人求食;多有儿女的,也会衰微。(撒母耳记上2:4-5)然而,耶和华却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上升。(撒母耳记上2:6)上一段讲到的是神的全知,而这一段重在神的全能。神是掌管生死的神,也是掌管人财产的神,甚至是掌管人一生际遇的神。(撒母耳记上2:6-8)祂是全能者。我们若真像哈拿一样知道我们相信的神是那位全能者,在世上还有什么是我们会想要紧紧抓住不愿意放手的呢?
地的柱子属于耶和华,祂将世界立于其上,祂保护圣民的脚步,使恶人在黑暗里寂然不动。(撒母耳记上2:8-9)这里的神是全在者,地的柱子与一切立于其上的都属乎耶和华。这里提到圣民是复数,祂保守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圣民,而是每一个属祂的人。虽然祂的圣民遍布世界各地,而祂却与每一个人同在。我们若明白神是全在的,不只在我们行善之时祂与我们同在,我们行恶之时祂也在我们身边,祂也都细查。正如诗篇一百三十九章七节说道: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们若真知道祂察验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心,在世上所行一切又怎能没有敬畏的心呢?
最后,哈拿在祷告中说人无法靠自己取胜,连地极的人,神都审判。祂也把能力赐给祂自己所立的王和祂的受膏者。(撒母耳记上2:9-10)
哈拿的祷告就到这里,她在神面前真是一个清心有福之人。她并非轻看这个孩子而把撒母耳献上,我们可以看到后面,她每年为撒母耳做一件小外袍,同丈夫上来献年祭之时带给他。(撒母耳记上2:19)可见哈拿一颗慈母心,她对撒母耳是多么不舍,她心里时常惦念撒母耳,但为了顺服神,她全心将撒母耳献上。后来,神也祝福她,赐给她许多子女。(撒母耳记上2:21)撒母耳也在神面前渐渐长大。(撒母耳记上2:21)顺服神的人,如同哈拿,虽受过苦难,却是蒙神祝福的。这里并没有提到哈拿是如何教育她的孩子的,然而她自己已经是一个美好的见证,她不需要去刻意行什么,说什么,活出来的生命就是福音。
随即提到以利,在讲述以利的故事以前,记述者先谈了以利两个儿子的近况。第一句话便说以利的两个儿子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撒母耳记上2:12)以利是一个祭司,在神面前被拣选事奉神的人,但神却说他的两个儿子不认识神。难道以利真的从来没有向他的儿子传过福音吗?我想不是的。但是为什么以利的儿子行恶不认识神呢?(后面会更多谈到)
以利的两个儿子也是祭司。当人献祭的时候,祭司就去罐里、鼎里、釜里、锅里取肉。(撒母耳记上2:13-14)利未记7:31-34记载了献祭的规矩,便是祭肉之中只有胸和右腿是给祭司的。然而以利的两个儿子轻率地用三齿叉子在祭肉中插肉,凡插到的,都归给自己。这是他们所行的恶事之一。很多时候,是不是我们也对神施恩赐给我们的东西不满意呢?我们总是想得到更多,即便明明知道不是属于我们的,却仍用人的方式去得到。其二,祭司要等肉上的脂油烧尽才能够取走祭坛上的肉,因为脂油是献给神的。(利未记3:3-5)而以利的两个儿子却使他们的仆人去抢没有烧过的祭肉。(撒母耳记上2:15-16)他们亵渎神的祭物,也亵渎神。神说他们藐视耶和华的祭物。(撒母耳记上2:17)回想我们自己,是否也曾盗窃神的荣耀呢?自以为为神行了很多事情,是否也曾心里骄傲把荣耀归给自己呢?其罪之三,他们与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苟合,行奸淫污秽。(撒母耳记上2:22)神拣选祂的祭司,要求祂的祭司圣洁。我们被称为君尊的祭司(彼得前书2:9),我们是否在神面前仍然行污秽却如以利的两个儿子一样不知悔改呢?求神鉴察。
以利的两个儿子如此行恶冒犯了神,以利难道自始自终都不知道吗?直到他听说儿子犯了奸淫才把他们两个叫来,也只是不痛不痒地问一句,你们为何行这样的事呢?不可这样。我听见你们风声不好,你们使耶和华的百姓犯罪。人若犯了罪,有士师审判,若得罪了耶和华,谁能为他祈求呢?(撒母耳记上2:23-25)以利一句都没有提到他们的罪,听着就好似他儿子所犯的罪只是因为使百姓陷在罪里,仿佛还是百姓软弱犯罪。并且因为风声不好,没有人可以为他们祈求,才叫他们不要犯罪。以利作为耶和华的祭司,一味地看百姓的罪将律法告诉百姓,却完全没有认清他的儿子们犯罪的严重性,因为他看待百姓与他儿子们的标准是不同的。这也是导致他的儿子们行恶而毫不悔改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接受的教导就是即便犯罪了在父亲那里也没有关系,一个在父亲那里没有学习敬畏的孩子,是无法学习敬畏神的。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也需要被教育。在以利的儿子犯了在神面前该死的罪之时,以利没有严厉责备管教他们,反而只是要求他们外面有好名声,外面行得好一些,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教育孩子让他们里面有神。相比之下,因为以利对外人要求甚高,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撒母耳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合神心意,也被人喜欢,因为或许以利就是这样要求他的。(撒母耳记上2:26)
以利的儿子犯罪到一个地步简直不可挽回。于是神亲自派神人去以利那里,再一次提醒他耶和华所立的律法,责问他为什么践踏神的祭物,尊重儿子过于尊重神。(撒母耳记上2:29)因为以利与他儿子所犯的罪行,耶和华咒诅他们,从此以后,他们家里再没有一个老年人,所有人都必死在中年。(撒母耳记上2:33)同时,以利的两个儿子必在同一日死,神要为自己再立一个忠心的祭司。(撒母耳记上2:35)可见以利一家犯罪得罪神,实在是惹怒了神。神给了他们中间这么长时间,以利没有管教他的儿子使他们回转,反而一直任由他们这样。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或许我们在教会可以有外表上很好的事奉,却宠爱孩子胜过尊敬神,以致放任他们犯罪,或是要求他们行外面的“义人”,里面却没有基督。为人父母,也实在需要警醒。到底是像哈拿一样外表不起眼却心里敬畏神顺服神的人,还是以利那样看重外面的事奉里面却全无神的人。很多时候,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
两年以后上课听老师讲到这一章,忽然想到箴言23:13-14: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以利在这里就做了一个典型不管教孩童的反面例子。箴言再三讲到管教孩子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可能没有科学例证管教对于孩童是好的,但是神的智慧不一定是我们能够测度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顺服。作为父母对神的命令顺服的回应,其实也是给孩子的一个很大的祝福。也有人说,不需要用杖管教,好好说就可以了,或者是用其他一些方式惩罚孩子。于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难道我们自己的方法比神的方法好吗?我自己的想法是,如过持续做同样的错事,是和品格相关的(比如撒谎,打人诸如此类),还是需要用杖管教的。但是总的原则是爱心,用爱心管教孩子,为了孩子的益处去管教他们,可以严厉但不要在生气的时候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