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琅琊榜》所想到的

前天夜里终于看完最后一集。中间各中牵扯,机缘巧合,梅长苏从那年顾盼神飞的少年将军蜕变成诡诈奸猾的谋士,最终成就一代帝王。梅长苏只花了短短十二年,出山之后却颠覆了整个王朝的走向。

梅长苏的成功,只是因为作者给了他一个上帝视角。在他对人的观察上尤为明显。在这部剧中,有人说梅长苏情商高智商高。更有甚者,拿梅长苏作为经济管理学的正面教材。可惜的是,没有人能够成为梅长苏,因为从头到尾,他都能明察所有人的心理。即便他不算计任何人,只要将他人暗地所行之事稍加透露,待得鹬蚌相争,坐等其成便好。

如同誉王,原本有帝王之才,却无帝王之命,何也?他看重帝王之位过于一切,甚至不惜设计陷害太子,不惜举兵造反。他的不聪明在于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欲望。而屡屡针对太子也犯了皇帝的大忌。尤其在梅长苏面前,于是梅长苏只要对其稍加煽风点火,事就这样成了。同时,他也随波逐流,他见太子贪污,也跟着贪污,他见太子利用官员,也跟着利用官员。其实很多时候,誉王就如同上帝眼中的我们。贪爱这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与众人为伍一起顺从不义,不顺从真理。

又看太子,因深得皇帝宠爱,有恃无恐。每次犯错被抓到,先是以各样借口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若实在证据确凿,便哭泣跪地磕头。而皇帝因看重他,也多次就此作罢。太子不仅自己行一切不法之事,也不禁止手下官员去行。于是屡屡因手下官员被举报而受斥责。即便如此,皇帝也悉数原谅他。每一次皇帝看到太子犯错,总是痛心疾首的神情,足以见得他有多疼爱这个儿子。很多时候,我们在神面前,也因着祂的信实与慈爱持宠而娇。甚至滥用神的恩典,屡次在同一件事上跌倒,毫无长进。成长是一个过程,然而若真认识这位神,怀有敬畏祂的心,又如何能放纵自己的情欲任由自己犯罪呢?

然而剧中的皇帝,机关算尽,到了最后却被所有人反对。何故?他明知道十二年前的赤焰案情不尽真实,也没有听当事人辩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匆忙结案了事。将一干赤子忠心的王侯将相尽数杀死。他用己意以最坏的一面去揣测别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人,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担惊受怕备受煎熬,最后众叛亲离。若是他稍微愿意多那么一点点去了解他的各个儿子,尤其是含冤而死的祁王,他不至于到退位之前被要求重新为赤焰翻案而在历史上记载下那么不光明的一笔。这多像我们里面的“己”呀。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心思意念去看身边的人,周围人稍加提醒,便玻璃心肝碎了一地却无法去看别人如此说是为了谁的益处。我们觉得别人不可爱,看人犯罪心里便不舒服,那是因为我们看自己为大,自以为所行为义便不愿与罪人为伍。殊不知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罪人呢?那些日日在我们身边的人需要多大的爱心来包容我们,那些天天为我们祷告之人需要多大的忍耐来坚持,我们可曾想过?

最后看到靖王,梅长苏看重他真性情,他有情有义。虽然他本身并不适合称帝,他头脑发热之时什么也控制不了,向来不看重王位。也正是如此,他得以保留了最初的赤子之心。梅长苏不需要找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自己已经足够聪明;他不需要找一个人脉广布的人,他的江左盟已经足够强大;他不需要找一个皇帝宠幸的人,因为若此人本身心术不正到了一日东窗事发,难保皇帝不伤及他的性命。而梅长苏要辅佐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要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圣经中弥迦书六章八节如此说: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神看重的也并非我们的恩赐、能力、甚至祂不在乎我们有多“好”。但祂要的却是我们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祂同行。

看到上述这些罪,我们还能安然问自己何罪之有吗?唯有认识神,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看见自己里面的黑暗,就愿意住进光里。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