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赢了

不知从几时开始,慢慢地dig into myself。有时候比较喜欢英文的表述,直译就是一点一点在挖自己里面深层的东西。“挖掘自己”这个词在这里显得太正面了些。过去拿事奉将自己的时间塞满,自以为不去做风花雪月的事情便算是属灵。连最爱的笔,都停了许多年没有动。还有一个原因是,文字、艺术在这世上太消极了。明明是轰轰烈烈的事情,文字叙述起来却好像波澜不惊的样子。过几年,再回头看,就更加波澜不惊了。最终都不知道是感觉欺骗了自己,还是文字欺骗了自己。这种局限性对于一个需要靠文字表达的人而言,太痛苦了。怪不得难有人能够感同身受。文字若是要写实,就必然有起伏,有伤痕,有迷失,有寻找而寻不得,有相爱而不得不错过。连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都要共同面对困难。于是我在构思一个故事的时候,百转千回,设计过许多相遇和分离,甚至日间想到故事里的诀别,也是抹着泪走完那一下午的路。很多时候,都是草草结局了事,轻描淡写,最是容易忘怀,仿佛对自己也是一种宽慰和怜悯。我深知心底是这样爱文字,相隔多年再次坐在电脑面前敲敲打打,终于又可以写下一篇之时,才如释重负,幸好文字不像我那样没心没肺,说再见就不见了。期间那几年,我不知道是在与文字赌气,还是在与自己赌气,嫌文字伤人心,就断了联系。后来很长时间,讨厌过文字,讨厌文字的原因大致是人的心口不一。我无法想象顾城那样寻找光明的人是个施暴者。我无法相信海子那样用温暖的文字祝福别人的人抑郁到自杀。我无法接受那些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人拿文字游戏调戏幼女,还一脸无辜地讲述自己在爱情中的怀才不遇,不幸的女孩子遭遇诱奸,幸运的只是看到理想的爱情如泡沫破灭。我无法认同人们穿着君子的外衣,却拿文学流氓标榜自己来合理化绝望的狂欢,并把绝望带给更多人。我也无法理解那些煲出一罐又一罐心灵鸡汤的人们,将文字看作救赎却只能去往更深层的堕落。

过去,我向来把文字看作人思想的最高表达。但是后来逐渐明白,文字会背叛,会欺骗,会隐瞒,会假装。这是我拿自己的逻辑无法为文字辩白的。于是把写字的笔换成了涂色的笔。起初只是在小学里面和一群孩子每天早晨一起填色,纯色,渐变色,混色。虽然不曾学过画画,但和孩子的嬉笑怒骂中,只是简单地彼此相爱。我以为比起文字,颜色与线条的表达更加直白,也更难撒谎。在文字里迷失并痛苦的自己,后来被我用画画挽回。也还好不常去艺术馆,不用去担心那些个艺术家们是否表里不一。然而很多时候,我连自己画的画也不知到底在表达什么。文字还好,至少能够看懂每个字。但是画,多半靠猜想,后来也懒得多猜想,画完了便晒干晾着。偶尔题几句以示目的。

曾经在所有艺术表达上思考了很久,到底有什么意义?反映神的创造力?我想不仅如此。还有,爱。我相信所有的表达都是出于爱。有人爱而不得,所以有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人一往情深,所以有了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有人忠心不渝,所以有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有人手足情深,所以有了人琴俱亡的因悼念兄弟而伤痛早逝。

不论那些故事的结局如何,后来如何,我相信中间是有爱的。也唯有爱,能够给人力量和勇气继续创作各样的艺术。若是没有爱,艺术只是一堆没有血肉的白骨,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原来,最后能够胜过这一切痛苦,麻木,虚伪而继续创作的理由,只有爱。还是爱赢了。我重新执笔写,也是因为爱,心中还有爱,也不愿放下对这世界的爱,不论世界是否温柔,夜间清风与闪烁的星光都是祂给我的爱。也只有爱,才能够真正反映神的属性在人身上彰显,人身上还是带了上帝自己的影子。

 

哥林多前书13:8 爱是永不止息。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