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将车子拿去换机油的空档,不愿浪费时间等待,便一个人走去看了一场旧电影,Christopher Robin,中文名叫挚友维尼。
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一起成长,有小熊维尼,有小猪,有跳跳虎,有驴子,有兔子,有猫头鹰,有小袋鼠。这些都是小男孩Christopher Robin的好朋友们。Christopher拉着维尼,问他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维尼说,“是我拉着小猪一起去找你的时候。”在那条小河边,维尼问Christopher最喜欢做什么,Christopher说,他最喜欢做nothing。维尼歪着头,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呢?什么都不做经常会使一些非常好的事情发生。我想,年幼时的Christopher是很明白安息的。当我们为一些事情疲于奔走的时候,却往往会忘记安息在主里面,重新在神那里支取力量。但是这却是需要对神的信心的。
直到有一天,Christopher Robin被父母送去了寄宿学校,不能再和他的好朋友们一起玩了。离开之前,Christopher和小熊维尼坐在大树墩上,身后是一棵斜斜的树,他说,他会一直在小熊维尼的头脑中。小熊维尼问他,那要是你一百岁了呢?Christopher回答,他还是会记得小熊维尼的。小熊维尼想了想,“你一百岁的时候,我多大呢?”“你九十九岁啦。”于是Christopher就这样离开了小森林,带着维尼的想念。日复一日,小树洞的门上,都长出了青藤。
临别的时候,母亲给了他一个拥抱,而他的父亲只是手一摆便叫他进去了。一次在课上,他想念维尼,偷偷在一张纸上画了维尼。被老师发现以后,当众斥责。此后不久,他的父亲过世,他被迫成长为一个大人。他遇见了一个很美好的妻子,叫Evelyn。而Evelyn怀孕在车站送他去参加二战以后,到了女儿三岁他才回来。画面里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蜡烛多了一根又一根,Evelyn根本不敢去听关于战况的广播。
Christopher回来以后,便开始忙碌地生活,在一个旅行箱公司做经理。他错过了女儿和太太在家中跳舞,反而把书房的门关上。同时,他计划送女儿Madeline去寄宿学校,如同当年的他一样。Madeline在学习上,超过了本来应有的进度读了许多书,却只是为了取悦父亲,希望父亲可以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她。原本计划好回到Christopher成长的地方的旅行,最终因为Christopher被老板压迫,有大量工作要加班完成,而缺席。只有女儿Madeline和太太Evelyn回去了。
与此同时,小熊维尼在经历漫长的冬天以后醒来,发现好朋友们都不见了。他又开始怀念Christopher,如果Christopher在,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于是小熊维尼打开了那个树洞的门,从门的另一头走出来以后,是Christopher家对面的公园。不出意外的,Christopher偶然遇见了维尼,将维尼带回家。但是他仍然埋头于他的工作,直到维尼失手打碎了许多东西,将他家里弄得一团糟。Christopher决定把维尼送回去。路上,他仍然带着他的策划书不停在计算数字,不停让维尼安静不要发出声音。
回到原来的森林,到维尼的家前面,Christopher转身要离开,又不停回头,后来计划陪维尼玩一会儿。他帮助维尼找回了所有的好朋友们。中间也和维尼置气,说,你就是一个有着小脑子的熊。不过他仍是惦记着他的工作,匆匆跑回伦敦。Madeline在玩耍的时候遇到了维尼和小伙伴们,得知Christopher的文件被跳跳虎黏在驴子背上做了个马鞍,给妈妈留了张纸条便一个人坐火车去伦敦想把这些文件拿给父亲。因为Madeline觉得,只要她表现得足够好,父亲就不会送她去寄宿学校了。屡经波折,文件在父亲的办公楼下被风吹走了,Madeline和维尼坐在台阶上非常难过。Christopher和妻子终于找到了孩子,他告诉孩子,你比我的工作重要。结局就是Christopher完成了报告的计划,并休了假期和孩子太太出去休息。
原本只是想略微写一下故事的概要,介绍一下背景,一不小心写成了剧透。只是,我看到那个成年的Christopher看见维尼的时候心中没有惊喜;觉得维尼在家麻烦而执意要把维尼送回森林;不再会因为一个红色气球而高兴;在维尼看着火车车窗外风景念叨时不耐烦地叫他别发出声音;明明回到了森林里遇见了所有的小伙伴,时间一到就要离开,如同那个十二点要消失的灰姑娘一样。我仿佛看见了许多人的一生,那些青春年少的单纯,也不会再回来了。Christopher有幸,他失去的那段时光,回来找他了,而这世上大部分人失去的很多快乐的时光,是回不来的。我并非说此后的一生便不够好,不够圆满,而是每一段时光都不可替代,我们将会学习如何失去。
看着物是人非的场景,我忍不住在电影院大哭起来。我也有过在田野里抓蟋蟀蛐蛐的童年,那时候也追逐过小鸟小兔子,也曾经将萤火虫关在瓶子里夜里拿出来和小伙伴炫耀,在干草垛前前后后地捉迷藏,新年的时候带弟弟妹妹去小河边放烟花。还有在金华留下的记忆,在德州的记忆,在明州的记忆,包括现在南卡的生活,也终将会成为回忆里的一段。一天晚上要回家之前,和孩子们道别。我最好的朋友拉着我的手大哭,叫我不要走。我陪她回家,抱着她,轻轻告诉她,我们在地上都是会分开的,梦潇有一天也会不在,但是我还爱你,主耶稣永远爱你,永远陪伴你,永远安慰你。小小孩子眼里仿佛明白,又仿佛不明白。
但是那些时光,也不会回来了。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有一句,上海,已经回不去了,能回去的,也俨然不是上海了。用在此处,便也多解释了几分失去。而人,又何曾是当年人呢?就好像Christopher,他的失去,让他重新将生活中的事物排序,因为今天才更重要,不是吗?就好像维尼问Christopher,“What day is today?”(今天周几?)Christopher回答,“It’s today.”维尼说,“Today is my favorite day.”
传道书中说,寻找有时,失落有时。好在我们还有永恒的盼望,我们的每一次失去,绝非偶然,亦非徒然。这些过去快乐的经历,都帮助我们体验几分将来在天上的美好。亦是失去这些经历,更帮助我们看到永恒,盼望永恒。因为在永恒里,不再会有失去。当这些在地上的失去都不再是损失以后,我们可以去接纳失去,却更有盼望地生活。
去年这个时候,在朋友家也是和一个小女孩玩。临走的时候,她问我,“梦潇阿姨你可不可以不要走?”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我们很喜欢一起玩的好朋友,但是要分开吗?”她摇摇头。我说,“因为不常见面,见面的时候,才有惊喜呀。神也通过我们的好朋友给我们准备惊喜呢。有一天我们去了天上,就再也不用分离了,可以每天一直一起玩。”
在这世上,失落有时。而我们所有的失去,所有的分离,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在那更美好的地方重逢,这边是永恒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