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的感动

在我遇到的很多第二代信徒里,从很小的到很大的,我都习惯性问他们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信吗?你怎么知道自己信的?”我收到的大部分回答是,“我觉得自己信。因为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我去教会“,“我们家从我爷爷奶奶开始就一直在教会里了“,”我从小参加主日学的“,“我遇到事情会向主祷告“,”我每天读圣经“。(我很欣慰有孩子可以每天读圣经。当我和他们分享,亚伯拉罕向摩西显现的时候,说的是“我是你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却唯独没有说“我是你的神”。而大卫和神祷告时说,“你是我神”。信,不是遗传,而是要有个人的回应。

其实回过头看,他们这样回答不足为奇。因为我听到他们的父母,甚至他们的主日学老师便是这样评价他们的,“这个孩子很好,从小主日学长大的”,“这个孩子很好,他父母在教会服事特别热心“,”这个孩子很好,他们家从爷爷奶奶开始就信的“。而当我与年长的人沟通时,我通常问,“他工作以后还聚会吗?他找的对象信主吗?他是否婚前和对象同居了?“我得到的答案,都与别人给他们的评价背道而驰。可惜的是,很多这样长大的孩子,慢慢的,信仰淡出他们的生活成了背景,甚至逐渐褪色,人生中大小决定不再与上帝有关,只是偶尔遇见困难了,想起来或许可以借着祷告使一些事情成就。而别人仍然用他们的行为评价他们的信,他们自己也是如此,面对信徒,他们便说自己信,面对不信的人,他们的生活并无区别。他们中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有一天很有可能与神的国无份。

是不是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在建立一个人的信的对象(上帝)上,而不是花很多时间争论是否可以吃血,是否可以跪拜,是否可以入团这样的事情上?我不是说后者不重要,只是当我们的关注仅仅在行为上时,大概孩子们(或是我们牧养的对象)很难真正认识上帝是一位怎样的神。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