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一章第一节首先介绍了撒母耳的父亲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在这里,也把撒母耳的家谱大致讲述了一下。随后提到以利加拿有两个妻。(撒母耳记上1:2)圣经的故事中,有两个妻的,从亚伯拉罕到他的儿子、孙子,以及后面的所罗门王更甚,凡所提到的,家里必有纷争。所以很多事情并非圣经上有过先例,我们就可以去行,如同娶两个甚至更多太太,圣经中那么多人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必然对家庭关系是有负面影响的。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哈拿是没有儿女的那一个,可见她在家会受到的委屈。
以利加拿每年都敬拜祭祀耶和华,可见他是个心里有神的人。(撒母耳记上1:3)以利加拿对哈拿的偏爱是明显的,即使没有孩子,给她的祭肉是给毗尼拿的两倍。(撒母耳记上1:4-5)但是经上记得很清楚,“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撒母耳记上1:5)哈拿不生育并非出于别的原因,乃是神使她不生育。在这个过程中,哈拿经历了什么呢?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做她的对头,大大激她,使她生气。(撒母耳记上1:6)哈拿是委屈的,即使丈夫偏爱自己,在家中却仍是被人欺负,因她没有孩子,因神不使她生育。她难过到了一个地步,哭泣不吃饭。(撒母耳记上1:7)她的丈夫安慰她说,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撒母耳记上1:8)在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之间的关系,孩子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产物,虽然也是神所赐的恩典,但若只是为了互相较劲而不停生产,与牲畜无异。以利哈拿深谙其中的道理。其实我们在世上也是如此,多少时候我们和神渴求属世之物却忘了自己和神的关系比这一切来得更重要?若是我们在世上求的很多东西最终得到了,却失去了神祂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以利哈拿也是这样告诉他的妻子。
在士罗吃喝完了,哈拿因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她求神赐她一个儿子,她就把儿子终身献给神。(撒母耳记上1:9-11)许这个愿是需要信心的,终身归给神并非易事。哈拿并没有因神不使她生育而恼怒神,相反的,她在自己软弱中寻求神,求神的怜悯和眷念。(撒母耳记上1:11)神在创世以前早就拣选了撒母耳做祂自己的先知,然而若是不经历这一切的苦楚,哈拿又怎会甘心将撒母耳献给神让他为神成就更大的事呢?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很多时候神定意要我们经历一些低谷,便是让我们学习倚靠,好为祂成就更大的事。然而这些苦难,若能使我们更加亲近神倚靠神,到了最后都必会成为我们身上主恩典的记号,也成为别人的祝福,就如哈拿的经历一样。
哈拿在神面前也是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撒母耳记上1:13)连祭司都以为她是喝醉了。(撒母耳记上1:13)以利告诫她问她要醉到几时?不应该喝酒。(撒母耳记上1:14)哈拿的回答让人看到她和神的关系,她谦卑并真实地告诉祭司自己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却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撒母耳记上1:15)哈拿在心里极其愁苦之时选择的是到神面前倾心吐意,她并没有因为所经历的“不公平”而远离神。她还说,“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母耳记上1:16)哈拿在神面前在祭司面前都是真实的,她心中如何想,就把心中的委屈告诉神。
于是,以利告诉哈拿,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神允准她所求的。(撒母耳记上1:17)只是简单向神倾心吐意过后,听到祭司所安慰她的话,经上形容说,哈拿面上不带愁容了。(撒母耳记上1:18)这就是哈拿,她全然地交托以后,便有了平安,不再忧虑。她对神信不在于神的应许,而在于神的真实可靠。因为这个过程中祭司并没有得到感动应许哈拿必定得到孩子,但哈拿知祂是神,所以愿意将重担卸给神。后来神顾念哈拿,哈拿就怀孕了。(撒母耳记上1:19-20)哈拿心中感恩之余,她非常清楚这个孩子是她从神那里求来的。(撒母耳记上1:20)
二十二节清楚讲述了哈拿对神所许的愿。她的愿,就是把孩子献给神,是要她的孩子永远住在耶和华的殿中。(撒母耳记上1:22)于是她一等孩子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士罗。(撒母耳记上1:24)即使哈拿得到了她之前一直期盼的孩子,她却没有将孩子当作偶像,相反的,她依然敬畏神,也偿还她在神面前所许的愿。哈拿带上礼物就把孩子领到祭司以利面前。(撒母耳记上1:25)这需要多大的信心?尤其是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她从此很长时间才能够见孩子一次,她从此不能像其他母亲一样享受孩子膝下承欢之乐,她十月怀胎却在孩子断奶之时马上遭受离别。但是出于敬畏神,顺服神的缘故,哈拿将孩子献上给神。她若是没有被感动,也必不会轻易献上孩子。既献上孩子,就知道对于她的孩子撒母耳而言,事奉神是最好的道路。不但凭信心将孩子终身献上,她还在那里赞美神。(撒母耳记上1:28)很多时候,且不说是孩子,若神要我们将自己的时间,精力献上,我们愿意吗?而哈拿献上的是孩子,是她自己看为最宝贵之物,她也愿意全然献上,这就是她的信心。求神时常查验我们的信心,看看我们到底有多少愿意为祂摆上。